青春“三下乡”系列报道——探寻中国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7-23   浏览:369

作者:田歌  审核:李雯  编发:代红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7月17日至7月21日,我校“‘遗’海拾贝社会实践团队”赴河南省洛阳市开展“访河洛、寻匠心、承非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中国唐三彩的“前世今生”。

唐三彩是陶与瓷的桥梁,汉代以前都叫陶器,唐代以后,包括宋代的五大名窑都称之为瓷器。陶瓷就是唐三彩把两者结合到一起。实践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第五代传人高水旺创办的唐三彩博物馆,追寻三彩魅力。

场馆内对唐三彩的原料、制作工艺、发展历史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队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参观了唐三彩的制作过程,了解了唐三彩的从选土、塑形、素烧到施釉、釉烧、成品的制作工艺、以及古今用途。期间,全体成员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高哲进行访谈,作为唐三彩新一代的传承人,高哲留学后返乡创业,为将三彩“焕新”,先后研发出了卡通版人物俑、十二生肖唐三彩,并和动漫公司合作研发了众多文创产品,拥抱新潮流,令乡村振兴展新颜。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张家彩窑三彩文化园,亲手体验了施釉制作,感受到每一笔上色都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每一个精致的作品都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告别了有趣有料的三彩小镇,实践团来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外观采用由高水旺及其团队创新研发,设计制作的三彩釉面瓷砖。在博物馆内,通过一件件文物、视频和VR技术的生动展示,团队成员们了解了大运河的历史和其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历史烛照。

最后,实践团来到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和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记载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的“初心”、国家富强的“使命”。

本次三下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非遗的“昨天”和“今天”,充分感知匠人精神和传统工艺的守正与创新,深刻体悟工匠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